协会简介
 
  站内搜索
标题 内容  
  协会成员
·江门丽宫国际
·诺诚农业
·金稻田农业专
·弘真陈皮贸易
·祥益陈皮有限
·新宝堂陈皮有
·大有酱园食品
·李锦记食品厂
·广陈陈皮
·尚书坊陈皮文
·东莞市鑫源食
·新会大泽德丰
 
 
首页  >  行业信息  >  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柑 ·查看简体 ·查看繁体
 
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柑
日期:2009-1-23   查看:12358

ICS 67.080.10
B3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
DB44
2007-10-28发布
××××-××-××实施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 179—2007
代替DB44/T 179-2004
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柑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Xinhui Mandarin
 
(报批稿)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本标准的3、5.6.2、5.6.3、8.1、8.2.4是强制性条文的,其余条文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在DB44/T 179-2004《大红柑》基础上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进行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推荐性标准改为条文强制性标准;
——标准名称由“大红柑”改为“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
——修改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引用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增加 “新会柑”、“果实特征” 的定义及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特殊标志要求;
——增加条文3、5.1、5.2、5.3及附录A;
——按新会柑质量特性修改感官、理化指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44/T 179-2004《大红柑》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门市新会区标准化协会、江门市新会区农业局、江门市新会区新会柑(陈皮)行业协会、江门市新会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华金、蔡丽珍、李礼剑。
本标准于2004年4月首次发布,2007年10月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会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新会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0,eqv ISO 780:1997)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210 出口柑桔鲜果检验方法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GB/T 8855-1988,eqv ISO 874:1980)
GB/T 9659 柑桔嫁接苗分级及检验
GB/T 13607 苹果、柑桔包装
GB 17924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410 根瘤菌肥料
NY 411 固氮菌肥料
NY 412 磷细菌肥料
NY 413 硅酸盐细菌肥料
NY/T 1189 柑桔贮藏
NY 5013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 5014 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
NY/T 5015-2002 无公害食品 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新会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辖下会城街道办、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州镇、大鳌镇和围垦指挥部行政区域。见附录A。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新会柑 Xinhui Mandarin
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的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gan’)(大种油身品系、细种油身品系)完全成熟的果实称为新会柑。
4.2  
果实特征 Fruit characteristics
新会柑果实扁圆形。果皮表面橙黄至橙红色,有光泽,油点凹入,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浅放射沟4条~8条,顶部微凹入。果皮易剥离,质松脆,充分成熟果皮白内层如棉丝状,有特殊芳香味;瓤囊11瓣或12瓣,中心呈空柱状。种子18粒~24粒,卵圆形,淡黄褐色。果实成熟期为11月下旬~12月中旬。果品酸甜适中,风味独特而浓郁,品质优良。
4.3  
果蒂完整 entity fruit-base
指果实采收后,留在果实上的果蒂有平整的果梗和萼片。
4.4  
果蒂平齐 smooth cut of fruit-base
指采摘果实时,用果剪于果蒂处剪平齐。
4.5  
腐烂果 decay fruit
指遭受病原菌的侵染,细胞中的胶层被病原菌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部分或全部丧失食用价值的果实。
4.6  
网纹 sparse vermiculated mottle
分布在果实表面的网纹痕。
4.7  
损伤 injury
指机械作用对果实造成的创伤。
4.8  
油斑 oil gland darkening
指果面油胞病变,有绿色、黄色、褐色等油斑;其中,褐色、下陷、发软的油斑是腐烂的先兆。
4.9  
褐斑 brown spot
果实表皮层呈褐色凹陷干缩斑痕,又称干疤。
4.10  
枯水 granulation
果实汁囊失水粒化,轻者风味降低,重者失去食用价值。
4.11  
水肿 dropsy
果实表面色淡饱胀,汁囊产生异味,失去食用价值。
4.12  
果形指数 index of fruit shape
指果实的纵径与横径之比。
5 要求
5.1 园地选择
5.1.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21℃~23.3℃之间,平均21.8℃;10℃以上年有效积温7450℃~8450℃之间,平均7729.7℃;历年极低温度≥0℃;年均日照时数1500h~2080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731.6h;年均降雨量1100 mm ~2420 mm之间,平均达1784.6mm;年均相对湿度74%~83%之间,平均达80%;年均无霜期达349天。
5.1.2 土壤条件
以潴育型水稻土、赤红壤(三角洲沉积土的粘土田、泥骨田、泥肉田、砂泥田和滨海沉积的中轻咸田区)为主,含全氮中至上,含钾中等,磷、钙、铜、锌和硫丰富,以1、2、3等级地力为主。土壤质地良好,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2.0g/kg;土壤pH值在5.0~7.0之间,活土层厚度在60cm 以上。
5.1.3 水质
灌溉水质应符合NY 5013有关规定。
5.2 园地规划
5.2.1 以新会银洲湖两岸冲积平原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和南部滨海沉积平原区为适宜产区,要求地下水位0.7m以上、能利用潭江水灌溉的水田或坡地。
5.2.2 水田种植园地水利设计采用深浅沟、非字沟和深沟高畦的方式。保持畦面与沟水平面经常位差70cm以上。 起畦宽6.5m~8.0m,采用一沟两畦、一畦两行方式种植。
5.2.3 平地及缓坡地,栽植行为南北向。宜采用长方形栽植。山地、丘陵地,行向与梯地走向相同。宜采用等高栽植。梯地水平走向应有3‰~5‰的比降。
5.2.4 修筑必要的道路、排灌系统、附属建筑物和生态配套工程等设施,营造防护林。防护林须选择速生的并与柑桔没有共生性病虫害的树种,例如落雨松、桉树等。
5.3 品种和砧木选择新建
5.3.1 品种选择
选择茶枝柑优良品系大种油身或细种油身品系中抗病性、抗逆性较强的株系。
5.3.2 常用砧木
适宜砧木有:红柠檬、江西红桔、年桔、软枝酸桔等。
5.3.3 栽植
5.3.3.1 苗木质量
嫁接苗木质量按 GB/T 9659 执行。
5.3.3.2 栽植时间
一般有春植(立春至立夏)、秋植(白露至寒露)。受咸潮影响的围垦地区、春旱年份宜在5月~6月雨季来临前栽植。
5.3.3.3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系、砧穗组合和环境条件等而定。每公顷栽植株数不超过1200株。株距2.5m~3.0m,行距3.5m~4.0m。
5.3.3.4 栽植技术
5.3.3.4.1 水田园要筑墩定植,做到首年筑墩、二年起畦、三年成垅。
5.3.3.4.2 坡地园宜按种植株行距要求开挖长、宽各1m,深60cm~80cm的种植穴或开挖宽80cm、深60cm的壕沟,回填表土或有机质肥后,起低畦,低墩种植。
5.3.3.4.3 种植时,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lm的树盘,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应控制嫁接口露出地面5cm~1Ocm。
5.3.4 果园管理
5.3.4.1 土壤管理
5.3.4.1.1  深翻扩穴。一般在秋梢老熟后进行,从定植穴外缘开始。幼龄树每年向外扩展0.4m~0.5m。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腐熟的有机质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
5.3.4.1.2 轮作或入客土。实行柑稻(水旱)轮作。秋冬旱季中耕松土后进行河沟清於上泥,可泵塘泥、河泥入沟,再将河泥均匀铺上畦,或入沙土或附近沃土等。
5.3.4.1.3 生草或间作。在新会柑园实行“春长、夏控、秋促、冬埋(覆)”的生草栽培法。种植的间作物或草类应是与柑桔无共生性病虫害、浅根、矮杆,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牧草为宜。适时收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厚度lOcm~15cm,覆盖物应与根颈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
5.3.4.2 水分管理
5.3.4.2.1 提倡在新会柑园实行“春湿、夏排、秋灌、冬控”的调水措施。
5.3.4.2.2 柑树在新梢萌动期、开花座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对水分敏感,若此期长时间无雨,傍晚出现叶片萎焉时应及时灌溉。
5.3.4.2.3 在旱季,注意及时适量淋水,以防失水落叶;在雨季,注意及时疏通和调动排灌系统,进行排洪、排积水。雨天不进园踩踏园地,以防板结。
5.3.4.3 中耕
在夏、秋梢老熟后,新芽萌动前或采果后进行,每年中耕1次~2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但进行生物防治的果园要保留适量的草。中耕深度8cm~15cm。雨天不宜中耕。
5.3.5 施肥
5.3.5.1 肥料种类
5.3.5.1.1 应根据新会柑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根据气候、天时、土壤和树况,多施有机肥、生物肥和科学施用无机肥。
5.3.5.1.2 按 NY/T 394中的有关规定选择肥料种类。人畜粪等需经常温发酵70天以上。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量必须符合NY 410~NY 413的规定。
5.3.5.2 土壤施肥
可采用埋施、淋施和撒施等方法。
a)     埋施: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沟(穴),深度20cm~40cm ,宜轮换位置施肥,逐次扩展。
b)     撒施:在空气和地面湿度适合时,可以造粒缓释肥为主进行撒施。
c)     淋施:在干旱期,进行水肥淋施。有微喷和滴灌设施的柑园,可进行灌溉施肥。
5.3.5.3 叶面追肥
一般在新梢生长期进行。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追肥,以补充树体营养。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果实采收前20天内停止叶面追肥。
5.3.5.4 幼龄树施肥
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勤施薄施。新梢抽生期施肥实行一梢三肥(攻芽肥、壮梢肥、转绿肥),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1年~3年生幼树单株年施纯氮100g~400g,氮、磷、钾比例为1:(0.25~0.30):0.5 。施肥量应由少到多逐年增加。
5.3.5.5 结果树施肥
每产果100kg施纯氮 0.8kg~1.0kg,氮、磷、钾比例为 1:(0.3~0.4):(0.8~1.0)。根据土壤肥力或叶片营养分析,适当施用微量元素肥。周年施肥可分为:
a)     基础肥(1月、5月和9月):分别埋施足量有机质肥,占机质肥年用量75%;
b)     花前肥(1月上旬至3月上旬):以氮为主,结合施用微量元素和适量磷。氮施用量约占全年的30%;
c)     花后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氮钾平衡,结合施用微量元素。因树况适量施用氮钾肥,施氮量占全年的15%,补充树体因开花大量消耗的矿物营养;
d)     保果肥(4月上旬至6月上旬):低氮高钾,氮的用量占全年的5%;
e)     壮果肥(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氮、钾为主,氮施用量约占全年的15%;
f)     秋梢肥(8月中旬至9月中旬)以腐熟有机质肥和氮肥为主,氮肥的用量约占全年的20%,并配合施用适量磷钾肥;
g)     采补肥(9月下旬至12月下旬):结合采摘的补肥措施,及时进行采前、采后养分补给,迅速恢复树势。淋施两、三次腐熟麸水,占有机质肥年用量的25%。以氮、钾速效肥为主,氮施用量约占全年的15%。
5.3.6 树冠管理
5.3.6.1 以发挥树冠最大光合效能、利于生长发育,利于优质、高产、稳产为原则。要求结果母枝指标:每1kg产量约留20条,粗度0.4㎝~0.6㎝,长度20㎝~30㎝。
5.3.6.2 适宜树形
树型的特点是枝条多、软,叶小而密,适宜的树形为自然开心形。主干定高 20cm~4Ocm,主枝 (3个~4个) 在主干上的分布均匀合理。主枝分枝30~50度角,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3个~4个。
5.3.6.3 幼龄树放梢与修整
5.3.6.3.1 一至二年树每年放四次梢(春梢、小满梢、小暑梢、白露梢);三年树(初投产)放3次梢(春梢、小暑-大暑梢、白露前后梢)。
5.3.6.3.2 幼年未结果树,生长旺盛,易滋生徒长枝。修整以短截、拉枝等措施为主。
a)     首先选定主干、主枝和副主枝。对过强枝条进行适度短截,并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调节各主枝之间生长势,保持树冠平衡,培养丰产树形。
b)     避免过多的疏剪和重短截。除可对过密枝群、徒长枝作适当删除外,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梢一般均应保留。对过于直立的枝条应进行拉枝。
5.3.6.4 结果树放梢与修整
5.3.6.4.1 四年以上结果树年放2次~3次梢,分别是春梢(立春到雨水)、选择早夏梢(小满、芒种、夏至),或夏梢(小暑),或晚夏梢(大暑);选择早秋梢(立秋),或秋梢(处暑),或晚秋梢(秋分)。
5.3.6.4.2 四至八年树龄,产量处于递增和稳定期的树,需进行控夏梢保果(一般末至夏至前),促发健壮晚夏梢或秋梢。在树势中等,果量适当的树,也可按果梢比3:1比例留夏梢。
5.3.6.4.3 对无花无果的,过多过旺的营养枝应及时疏除或短截。短截或剪除结果后枝组。抽生较多夏梢营养枝的,可采用三种处理方式:即短截长势较强的,疏去长势衰弱的,保留长势中庸的。
5.3.6.5 老龄树放梢与修整
5.3.6.5.1 九年以上树龄,年放梢1次~2次(春梢和自由梢),一般不需进行控夏。
5.3.6.5.2 及时回缩或剪除结果枝组、无花果枝组,疏除内膛荫蔽枝、剪除枯枝、病虫枝。对较拥挤的骨干枝适当疏剪开出“天窗”,将光线引入内膛。
5.3.6.5.3 已封行或开始衰退的园应进行间伐、重缩和开窗等措施。残弱树应减少花量,甚至舍弃全部产量以恢复树势。
5.3.6.5.4 极衰弱植株在萌芽前对侧枝或主枝进行回缩处理。经重缩更新后促发的夏、秋梢应进行短强、留中、去弱的处理。
5.3.7 保叶越冬
秋冬干旱季,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防止叶片受旱脱落;防治好害螨等虫害和防治好溃疡、裙腐和碳疽等病害,防止加重落叶。
5.3.8 树势恢复
对树势偏弱的树,抓紧在大寒至春梢老熟前及早、适度修剪,及早回水,合理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质肥和充足的氮肥,培养健壮春梢。
5.3.9 花果管理
5.3.9.1 促花
花芽生理分化期在立冬到冬至前,此期间,对生势壮旺的树,可采用环割(扎)、断根、控水等措施进行促花,视其叶色由浓绿转淡绿,就要及时回水,保持地面湿润,防止因过度干旱引起落叶。注意在严重干旱、刮大北风、浓雾等天气下不要环割(扎)。
5.3.9.2 控花
通过冬季疏剪、回缩以及花前修剪,进行控花。强枝适当多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有叶单花多留,无叶花少留或不留;抹除畸形花、病虫花等。
5.3.9.3 保果
5.3.9.3.1 应根据树势、花量和天气等因数决定保果方式方法。
a)       树势壮旺,花量中等偏少的树,可采用“刀加刀”方式:谢花后在主枝基部割第一刀,果实已分大小和春梢近老熟割第二刀,在大量夏梢萌动前割第三刀。也可采用“刀加扎”方式:第一刀加刀口环扎的方式,而不进行第二、第三刀。
b)       树势中等,果量适当的树,可考虑在果实已分大小和春梢近老熟割第一刀,在大量夏梢萌动前割第二刀。
c)       老弱树应在开花前增施速效氮肥。开花前和谢花后每7天~10天喷施一次营养液。盛花期每2天~3天摇动主枝一次,以摇落花瓣,利于小果见光。
5.3.9.3.2 以上操作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5天,次数不多于3次,每年首场透雨前要及时环割(扎),遇浓雾、雨天、刮西北风等恶劣天气不可进行环割(扎)。见树势变弱应及时喷根外肥和根际薄施。
5.3.9.4 疏果
在生理落果后进行,根据叶果比进行疏果,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控制叶果比为不少于60:1。
5.3.10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按NY/T 5015-2002中3.6执行。
5.3.11 病虫害防治
5.3.11.1 植物检疫
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从疫区传入保护区,保护区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一经发现立即控制和销毁。
5.3.11.2 农业防治
5.3.11.2.1 种植防护林:按5.2 规定执行。
5.3.11.2.2 选用抗病品、株系或砧木:按5.3.1、5.3.2规定执行。
5.3.11.2.3 园内间作和生草栽培:按5.3规定执行。
5.3.11.2.4 实施翻土、修剪、清洁果园、排水、控梢等农业措施,控制病虫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减少果实伤口,降低果实腐烂率。
5.3.11.3 物理机械防治
配合生物防治和干旱期的灌溉,发挥新会柑水稻田建园“一沟两畦”的有利条件,使用“船仔机”的高压水进行树冠连环喷射。其它按NY/T 5015-2002中3.7.4执行。
5.3.11.4 生物防治
5.3.11.4.1 结合防风,在果园营造生态林网;实行果园有选择和有条件的“有限生草栽培法”, 营造有利的果园生态环境。
5.3.11.4.2 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天敌。放养捕食螨防治害螨;用日本方头甲和湖北红点唇瓢虫等防治矢尖蚧;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卷叶蛾等。
5.3.11.4.3 应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使用NY/T 5015-2001附录C中的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5.3.11.4.4 利用性诱、光诱、食诱和色诱进行诱捕(杀)。在田间放置性引诱剂和少量农药,杀死蛀果虫雄虫,减少其与雌虫的交配机会。
5.3.11.5 化学防治
按NY/T 5015-2002中3.7.7执行。
5.4 果实采收
果实充分着色成熟开始采收,采收前10天~15天停止灌水,尽可能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果实品质。在晴天雾水干后采收为宜。采收时采用一果两剪(第一剪在近果蒂适当部位剪下,第二剪于果蒂平齐处剪下)的方法,分次采收。
5.5 保鲜处理
5.5.1 需较长时间贮藏后销售的果实须进行保鲜处理。
5.5.2 清洗
5.5.2.1 清洗用水按GB 5749规定。清洗液中可加入清洁剂、防腐剂或保鲜剂,使用方法和卫生标准按NY/T 1189有关规定执行。
5.5.2.2 果实采收后当天进行清洗,主要采用机械清洗。带叶片的可采用手工清洗。
5.5.3 风干
   宜用自然晾干或热风风干法。采用自然风干法时,应用抽、送风设备加强库房的空气流通,晾干时间不少于24小时;采用热风风干法时,到达果面空气的温度应低于50℃,而且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
5.5.4 打蜡
1L果蜡处理700kg果实。用机械间歇喷涂、机械喷涂法或机械滴涂抹法打蜡。也可用海绵或软布蘸上蜡液均匀涂于果面。
5.6 果品质量与分级
5.6.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要    求
一级
二级
三级
果形
具有该品种果实特征,形状一致,果蒂完整平齐率达90%以上
具有该品种果实特征,形状较一致,果蒂完整平齐率达80%以上
具有该品种果实特征,形状基本一致,果蒂完整平齐率达70%以上
色泽
果实呈橙红或橙黄色,允许有少量绿色。 
果实大部分呈橙红色或橙黄色,有较多的绿色。 
果实大部分呈橙红色或橙黄色,有较多的绿色。 
果面
缺陷
痕斑、网纹、蚧类和附着物少。不允许有未愈合的损伤、枯水、水肿、冻伤等一切变质和有腐烂象征的果
痕斑、网纹、蚧类和附着物较少。不允许有明显机械伤、枯水、水肿等一切变质和有腐烂象征的果
痕斑、网纹、蚧类和附着物较少。不允许有严重的枯水、水肿变质果和腐果
果肉
具有本品种特征风味、果肉爽脆、甜酸适中、汁多化渣,无异味、枯水、粒化现象
具有本品种特征风味、果肉爽脆、甜酸适中、汁多化渣,无异味,无明显枯水、粒化现象
具有本品种特征风味、果肉爽脆、甜酸适中、汁多化渣,无异味,无明显枯水、粒化现象
5.6.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平均单果重               (g)
≥130
≥115
≥100
可溶性固形物             (%)
≥12
≥11
≥10.5
固酸比                
12~18
果形指数
0.7~0.8
注:  允许果实横径串级果以个数计不超过10%。
5.6.3 安全卫生指标
5.6.3.1 安全卫生指标按NY 5014有关规定执行。
5.6.3.2 植物检疫性病虫害不得检出。
6 试验方法
6.1 感官质量的测定
按NY 5014中有关规定进行。
6.2 理化指标的测定
理化指标检测按GB/T 8210中有关规定进行。
6.3 卫生指标检测
6.3.1 安全卫生指标检测按NY 5014中有关规定进行。
6.3.2 病虫害的检验按国家有关检疫病虫害的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规则
每批抽取的同一品种、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检验批次。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相同进货渠道的产品作为一个检验批次。
7.2 抽样方法
按GB/T 8855规定执行。
7.3 交收检验
每批产品交收前,都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感官和标识。检验合格后并附合格证的产品方可交收。
7.4 检验期限
货到产地站台24小时以内检验,货到目的地48小时以内检验。
7.5 型式检验
7.5.1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b)     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c)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7.5.2 型式检验项目为5.6要求的全部项目。
7.6 判定规则
7.6.1 每批受检样品的感官不合格率按其所检单位的平均值计算,其值不应超过5%;其中任一单件样品的不合格率不应超过10%,判定为感官合格。
7.6.2 感官、理化、安全卫生指标合格,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7.6.3 感官不合格或理化、安全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7 复验
7.7.1 对包装、标志、净含量、腐烂果容许度和单果重检验不合格者,允许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后申请复检一次。
7.7.2 理化指标(单果重除外)、安全卫生指标不合格不进行复验。
8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藏
8.1 标志
8.1.1 预包装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 7718和GB 17924的有关规定。
8.1.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规定。
8.2 包装
有包装的产品应按GB/T 13607规定执行。
8.2.1 单果包装
单果包装应采用果品专用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应清洁,质地应细致柔软。一般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
8.2.2 件果包装
采用纸箱、竹(藤)篓、塑料箱等包装。果箱结构应牢固适用、内壁平滑、干爽无霉变、无虫蛀和其它污染。瓦楞纸箱应符合GB/T 6543规定。
8.2.3 装箱
按商品要求的品种、等级和分大、小组装成件。
8.2.4 净含量偏差
产地站台交接的,每件净含量偏差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执行。运到目的地的,考虑其途中自然损耗,每件净含量负偏差不大于标示重量的7%。
8.3 运输
8.3.1 运输要求
装运便捷、轻拿轻放。严禁日晒雨淋、受潮、虫蛀和鼠咬。
8.3.2 运输工具
装运舱应清洁干燥、无污染。长途运输应具控温、控湿和防冻伤设备。
8.4 贮藏
8.4.1 常温贮藏
按NY/T 1189规定执行。
8.4.2 冷库贮藏
产品须经预冷,达到最终温度5℃~8℃,并保持库内相对湿度85%~90%。禁止与有毒有害的物品混放。
 
 
 
 
 
 
 
 
 
 
 
 
 
 
 
 
 
 
 
 
 
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见图A.1
图     A.1
 
 
  友情链接
·新会区政府信息网
·新会区农业局
·冈州祥益陈皮
·北京同仁堂
·广州陈李济药厂
·新会广陈皮
·江门丽宫国际酒店
·李锦记食品厂
© 2008 江门市新会区新会陈皮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农林新村29座101室 联系电话:0750-6620281、0750-6373058、0750-6373057 E-Mail:info@chenpi.org.cn
粤ICP备09052206号   技术支持:弈品

粤公网安备 44070502000341号